(一)由国家自上而下主导的“农远工程”模式
模式一是以“农远工程”为代表,主要由国家发动,为边远、民族地区学校输送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教育增量改革。我国后来实施的一系列信息化项目均属于这种模式。2003年,我国启动了为期5年、共投资110亿元的“农远工程”项目,试图通过为农村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这种模式有一条清晰的工作逻辑脉络,那就是:①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学校建设卫星、网络通道,装备信息技术设备;②输送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提供名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③培训教师;④在教学中应用这些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中,教学点教师主要采用“同步课堂”方式,直播名校或中心校教师的教学;⑤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满足贫困地区学生“上好学”的愿望,以最终实现教育公平。总体而言,①至④是举措,⑤是目标。可以说,在国家强大的行政组织力量和财力的推动下,这条逻辑链条上的前四项都可以顺利实现,但第五项目标却在实践中面临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