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与宋朝的战争多在边陲之间进行,西夏人虽然“扰边塞,杀掠人畜以万计”[19],但离中原腹地尚远,对经济、文化的冲击还不十分严重。蒙古兵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破坏之严重,屠戮之凶残,远在辽、金之上。“初,蒙古之制,凡攻城不降,矢石一发,则屠之。”[20]蒙古人初期用兵时,凡据城不降者,城陷之日,除工匠外,全部杀死,不留孑遗。从元太宗六年(1234年)灭金到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宋的四十余年中,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屠城现象仍时有发生。这种屠杀迟滞、延缓了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
第二,抱残守缺,坚持落后的文化传统。这种现象在辽、西夏、金、元时期虽然不是主流,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最典型的例子是金世宗。女真人来到中原后,久而久之,其民族特性日益丧失,在语言、服饰、习俗诸方面效法汉人,应该说这种汉化趋势是一种进步现象,有利于女真人与汉人的共同发展繁荣。但是金朝最高统治者出于维护其统治的需要,采用行政命令手段强制女真人保留旧俗,号称“小尧舜”的金世宗,就是坚决反对女真人汉化,并且花大力气要扭转这种趋势的人物。当然,金世宗并非一味地反对汉化,他主张在汉化的同时,也要在某些方面维护女真人的传统。金世宗之所以如此,自有其客观原因。熙宗时要同女真人的保守势力做斗争,只有努力推进汉化一途。完颜亮执政时,雄心勃勃地想消灭南宋,统一全国,因此也要大刀阔斧地推进女真人的汉化。世宗即位后局势大变,完颜亮南侵的失败,迫使金朝放弃覆亡南宋,统一全国的企图,维持南北对峙的现状。金朝要与南宋并立,就不能不多保持一些女真人的民族特性。这样一来,金朝统治者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困境:一方面,金朝统治者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必须放弃女真旧俗,仿辽宋制度建立典章制度,统治者就必须带头汉化。但是汉化程度太深,又有可能使自己的民族特色丧失殆尽。金世宗反对过分汉化,就出于保存女真人民族特色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