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毬门高调宣布易帜,可李如松这边的七星门战场却进入到了胶着状态,指望祖承训从南边含毬门穿城而来增援也尚需时间。望着坚如磐石的城墙和日军丝毫未减的势头,李如松感到越来越焦急,明军战士虽然勇猛,但靠着一具又一具肉身与城墙上的敌军赤膊,实在是惨烈而且低效,眼看明军伤亡数字不断攀升,李如松决定重换攻城思路,由用人登城改为用炮轰城。
李如松曾在神机营做过副将,神机营专管火器,丰富的专业经验让他在热兵器应用方面基本功比较扎实。李如松的大将军炮十足拉风,但重达百斤,光炮弹就有五六斤重,不到危急时刻不轻易出镜,此时僵持不下的平壤城西便正是大将军炮发挥威力的时候。
果然,当李如松命人把这个庞然大物抬到城下时,战局便开始向明军疯狂扭转。第一声炮响,硝烟中七星门的城门就摇摇欲坠,第二声炮响,城上的门楼便轰然倒塌,随即四分五裂,在大火、硝烟、毒气、箭矢密密麻麻交织蔽日之下,明军如同破了闸口的洪水一般向平壤城内一拥而入,大刀纷纷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保家卫国的理念,还有五千两赏银的光芒,让明军战士的大刀挥得格外爽利,在硝烟还未消散的时候。攻城已经结束了。
城池大门已破,但战斗却还没有结束,残余在城内的日军非但没有放弃,反而有条不紊地和明军开始了巷战,颇有寸土必争的武士道精神,就连身经百战的李如松也不得不承认日军严明的军纪和战斗到底的军人素质。面对这群准备奋战到死的愣头青敌人,若要减少明军牺牲就只能痛下死手,李如松最后下令直接放火烧城,负隅顽抗的日军士兵便在一片熊熊燃烧的烈焰中纷纷亡命,尸骨无存,只剩下为首的小西行长和些许幸存的将士还在仅存的据点固守。自古兵家讲究“穷寇莫追”,为了防止日军做困兽之斗,让本已损失不小的明军再损兵折将,李如松命明军开了一条活口,放小西行长一众退走逃命,日军溃逃过程中阵脚大乱,在渡江之时又有不少士兵失足溺水而死,但小西行长最终逃走保住了性命,这也是李如松在平壤战役中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