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尚书》用散文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也向来被文学家和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它大致有四种体式:一是“典”,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二是“训诰”,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誓”,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四是“命”,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尚书》使用的语言、词汇比较古老,因而较难读懂。
春秋与三传
《春秋》,又称《麟经》(《麟史》),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是儒家经典之一。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