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高三要召开家长会,课间,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聊了起来。有一位男同学发牢骚说:“每次开完家长会,我就‘很受伤’,老师批评,爸妈抱怨。依我看,这家长会是老师联合家长整治学生的机会,是打压成绩相对较差同学的会议!”
恰巧,班长听到了这种消极、错误的言论,想对这位男同学晓之以理,予以纠正,但听到他还在滔滔不绝地陈述着自己的观点,班长便按住了话头。等那位男同学把牢骚话倾吐完,趁他话语停顿的间隙,班长插话道:“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家长会是老师与家长直接交流的一次机会,是学生进一步赢得家长在学习方面支持的契机啊!就说上次开家长会吧,老爸回去跟我交流了半个多小时,从那以后,他安排给我补课的次数减少了,让我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了。”
那个男同学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反驳,便妥协道:“是啊,总的来说,开家长会是利大于弊的,我刚才的意思是……”
班长对于男同学消极错误的观点是持反对态度的,但他并没有直接截住对方话头进行反驳,而是趁他把话说完后才插话,亮出自己的观点。试想一下,如果他贸然打断对方的话而表现出自己的反对态度的话,男同学很可能会对他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产生反感,甚至对他的观点持抵触心理。由此可见,若想让自己插话产生预期效果,必须注意插话时机。同样是插话,由于表达的方式不同,插话的时机各异,效果也会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