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明廷,李调元本为清代鸿儒之一,甚至连他也没有真正弄明白“寿亭侯”何以致误。
如从绍兴元年(1131)伪造的关羽印绶“出土”起算,至嘉靖十年(1531)“订误”改正,汉时关羽封爵的错误书写已有 400 年的历史;如从乾隆时代的李调元起算,这则错误又被延续了 200 年。关公原有爵封在其信仰历史上,居然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引起聚讼纷纭,不能定夺,可谓咄咄怪事。我们注意到前引《元史》及《续文献通考·杂祠》中凡提及关公者,都是“汉关羽”,包括“汉张飞”“汉诸葛亮”,把“汉”作为朝代名称。尤其明显的是该书记述元顺帝时“徐州牧董恩建吕梁洪庙,以祀汉寿亭侯关羽、唐鄂国公尉迟敬德”一条,以“汉寿亭侯”对照“唐鄂国公”,这个错讹就更明显了。
如果认为这只是单纯因为朝代、封爵之两“汉”重叠,故省略了一个“汉”字,以致成误,那么另有一个旁证,就是道教著名“八仙”之一的锺离权,何时竟然变成了“汉锺离”。
宋人《宣和书谱》卷一九言:
神仙锺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先生执弟子礼,有问答语及诗成集。状其貌者作伟岸丈夫,或峨冠绀衣,或虬髯蓬鬓,不冠衣而顶双髻。文身跣足,颀然而立,睥睨物表,真是眼高四海而游方之外者。自称“天下都散汉”,又称“散人”。[54]